一、表达的逻辑
Excalidraw/金字塔原理.excalidraw.md#^TJF8N7HTH0j6WLcKUh--d
金字塔原理#图解金字塔原理
1.为什么
因为演绎推理、发现因果关系、化整为零和归纳总结是大脑可以进行的仅有的4种分析活动。
• 演绎顺序:大前提、小前提、结论;
• 时间(步骤)顺序:第一、第二、第三;
• 结构(空间)顺序:波士顿、纽约、华盛顿;
• 程度(重要性)顺序:最重要、次重要,等等。
2.内部结构
纵向关系
为什么,如何做;
横向关系
演绎、归纳。
演绎三段论:第二个思想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所做的表述,而第三个思想则由以上两个思想推理得出
演绎:
- 所有的人都会死。
-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。
-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。
归纳:
- 所有的人都会死。
-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。
-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。
序言的结构
序言的开头应向读者说明“背景”(situation)的时间和地点。在这一背景中应当发生了某件事情,可称为“冲突”(complication),使读者提出(或将使读者提出)你的文章将要“回答”(answer)的“疑问”(question)。
3.如何构建
自上而下
流程图:
1.提出主题思想。
2.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。
3.写序言:背景—冲突—疑问—回答。
4.与受众进行疑问—回答式对话。
5.对受众的新疑问,重复进行疑问—回答式对话。
4.序言写法
背景(S)、冲突(C)、疑问(Q)、答案(A)
序言要采用讲故事的形式,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其他思想,专注于你的话题。
激发读者兴趣,吸引注意力:新奇、悬念、与读者本人相关。
- 发出指示式(针对“我们应该做什么”或“我们应该如何做”等问句)。
- 请求支持式(针对“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”等问句)。
- 解释做法式(针对“我们应该如何做”等问句)。
- 比较选择式(针对“我们应该做什么”等问句)。
5.演绎与归纳
演绎
-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。
- 产生问题的根源、原因。
- 解决问题的方案。
或: -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。
- 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。如果第二则表述是针对的是第一则表述的主语或谓语,那么就说明这两则表述是相关的。
- 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。
归纳
类似语句总结出推搭出结论: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能够概括该组所有思想的名词。这个词必须是一个单一名词,原因是:首先,所有表示一类事物的词都是名词;其次,该组思想中必定有两个以上(含两个)同类思想。
- 正确定义一组思想。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共性的名词。
- 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(不属同类、无共同点)的思想。
区别
- 演绎推理,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。
- 归纳推理,同组中的思想具有某种共性。
二、思考的逻辑
首先,要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,并确定各组思想的逻辑顺序,然后概括总结出它们的隐含意义,即所谓的归纳跃进(inductive leap)。
1.逻辑顺序
大脑思考:
时间顺序
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,主题句是要达到的结果,表述思想的顺序与采取行动的顺序(第一步、第二步、第三步)一致。
逻辑结构
“MECE原则”可以保证划分出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:
-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(mutually exclusive),相互排斥,没有重叠。
-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(collectively exhaustive),没有遗漏。
描述逻辑结构
建立起结构后,就可以按照自上而下、从左向右的顺序来逐一描述各个部分了。
修改逻辑结构
白纸上依次画出各个部分并呈现给读者时使用的顺序。
结构顺序
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、地图、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,如组织结构图、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。
程度顺序
- 创建分组,互斥、穷尽。
- 程度排序
检查逻辑顺序是判断分组是否恰当的重要手段。
2.概括各组思想
如果某一组思想表达的是一个由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,那么你只需以该组思想最后的结论为主体进行总结、概括,就可以得出其上一层次的思想了。如果某一组思想采用的分组方法是归纳法,即由具有紧密联系的一些思想组成,那么上一层次的思想必须说明该组思想之间关系的含义。概括各组思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完成思考的过程。
- 概括行动性思想(介绍采取的行动、行为、动作、步骤、流程)时,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可以得到的结果(效果、达到的目标)→结果。
- 概括描述性思想(介绍背景、信息)时,应说明这些思想所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(共同点的意义)→共同点。
• 该组行动、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、完全穷尽无遗漏。
• 总结概括性语句必须说明各项行动、步骤导致的直接结果,且措辞必须明确、具体。
• 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项行动、步骤、流程等,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,再从各行动、步骤、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。
• 针对同一类主语。
• 针对同一类谓语(动作或对象)。
• 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。
三、解决问题的逻辑
1.界定问题
四要素
- 切入点/序幕。
- 困扰/困惑。
- 现状(R1,非期望结果)。
- 目标(R2,期望结果)。
2.结构化分析问题
收集信息→描述发现→得出结论→提出方案
科学方法
- 提出各种假设。
- 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,根据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。
-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。
- 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。
问题诊断框架
采用“相互独立,完全穷尽”的分类方法;
任何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的具体领域都有清晰的结构;
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、行为或任务,经过分析得出最终诊断结果。
分析方法
逻辑树
“是非问题分析”,是“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”。
四、演示的逻辑
1、书面上呈现金字塔
方法
-
**多级标题法。
-
**下划线法。
-
**数字编号法。
-
**行首缩进法。
-
**项目符号法。
-
**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
-
**讲故事
- 背景—冲突—疑问
-
**承上启下
-
**得出结论
2、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
原则
- 文字幻灯片应只包含最重要的、经过恰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(观点、论据、建议等),叙述时应尽量简洁。
- 整个PPT演示文稿应图文并茂,配合使用各种图表(图、表或示意图)。
- PPT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的故事梗概和脚本。
故事梗概
- 序言尽量写得详细,把每个想说的词语按照你希望的顺序写下来。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没有遗漏,还可以再次检查你提出的问题是否是听众想问的。
- 采用呈现故事梗概的形式。幻灯片的顺序应从前往后依次为序言各要素、关键句要点和关键句下一层次的论点。
- 初步确定你准备采用的呈现方法。这时你可能还没有准确的数据,但只要知道数据的类型和想要表现何种关系即可。
- 准备好每张幻灯片的讲稿,确保整个演示像讲故事一样流畅。
- 完成幻灯片的设计和绘图。
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
遣词造句要做到条理清晰,必须从“看见”你要说的内容开始。有了图像之后,只需简单地把它转化成文字即可。反过来,读者也能根据你的文字在大脑中重构图像,这样不仅能理解你的思想,思维过程也是一种享受。
要让读者在阅读文章时感到愉悦,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有意识地让那些当初用来得出思想(观点、论点、措施)的图像可视化。
当不需要像照片一样完整详细地再现文章内容,而只需要再现所讨论内容的大致结构关系时,可以采用骨架图。骨架图通常包括一种或几种几何图形(如圆形、直线、椭圆形、长方形等),以概况或草图的形式呈现,再加上箭头等符号表明方向和相互关系。
五、本书要点
六、图解金字塔原理
❶ 序言就是告诉读者一个他已经知道的故事。
❷ 大部分文章都在回答下图中列出的4类问题之一。
❸ 在最高层级的论点之下只有3类可能的问题。
❹ 在金字塔结构内加入纵向关系,以引导疑问—回答式对话:若问题是“如何”,答案应陈述“步骤”;若问题是“为什么”,答案应陈述“理由”;若问题是“你如何知道”,答案应是“论证”;
一旦确定了金字塔结构中的某个论点,它就会在读者的心中自动引出一个问题,而你须以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形式来回答。
❺ 在演绎推理中,每一个思想均由前一个思想导出。
❻ 在归纳推理中,不同的思想之间具有共性。对一系列行动性思想进行总结,其实就是陈述采取这些行动的结果;对一组描述性思想进行总结,就是从句子的主语、谓语或论述过程中隐含的意思等之间的共性得出推论。
❼ 3种逻辑顺序。